“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兒,,沒什么大不了的?!苯?,當記者在洛陽卷煙廠制絲車間里見到李大紅時,剛忙完工作的她微笑著擺擺手說,。
1991年年底,,李大紅進入洛陽卷煙廠制絲車間工作,每年有了幾百塊錢的收入,。3年后,,《洛陽晚報》上刊登的一批“春蕾計劃”需要救助的女童名單令李大紅熱血沸騰,她毫不猶豫報名參與救助,?!芭⒓沂且链▍蔚甑模绽?,每年給她匯款150元錢,,連續(xù)匯了5年?!崩畲蠹t說,,當她收到女童的感謝信時,激動得潸然淚下,,“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心里很踏實”。
1998年,,李大紅光榮入黨,,肩上多了份責任,讓她更加堅定地走上了公益愛心的道路,。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破敗的農(nóng)家小屋里、山村小學的教室里,,都留下了她愛的足跡,。
有一年,李大紅所在車間的黨支部號召黨員為貧困高中生捐款,,大家紛紛慷慨解囊,,籌到的善款越來越多。這讓李大紅意識到,,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組織團隊做公益,,一定能幫助更多人。2010年,,在她的號召下,,洛陽卷煙廠成立了“黃金葉愛心志愿者”團隊,大家在工作之余開著私家車奔赴我市偏遠山區(qū),,無論寒冬酷暑,,始終堅持“每月至少一次集中行動”的原則,為貧困學生,、孤寡老人等困難群體送去愛心,。
2011年,李大紅加入了市助學濟困聯(lián)合會,。那年7月,,她和志愿者們深入縣區(qū)為建立愛心書屋打前站。為盡快完成任務,,她利用工作日的午休時間,,上網(wǎng)查詢貧困學生和貧困學校的信息,整理資料,;雙休日頂著烈日開車實地走訪,,做好記錄,拍攝好照片,,確保信息真實,、全面;晚上下班一到家,,她便打開電腦徹夜整理材料,。
2014年6月,從洛陽網(wǎng)上得知洛寧縣底張鄉(xiāng)大陽村貧困學生宋小露(化名)因家庭變故面臨失學的困境后,,李大紅二話沒說,開車奔赴洛寧,。從那以后,,每年六一兒童節(jié)和春節(jié)前,她都要前去看望,,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還給女孩送去連衣裙,、羽絨服,臨走前,,她總會留下1000元生活費,。
今年,,宋小露已經(jīng)上六年級了,勤奮好學的她上學期考了全班第三名的好成績,。這個好消息令李大紅十分欣喜,。
慰問貧困戶、幫助殘疾人賞花,、幫農(nóng)戶銷售滯銷農(nóng)產(chǎn)品……李大紅在公益道路上的不停奔走,,在全廠上下掀起扶貧濟困的熱潮,“黃金葉愛心志愿者”團隊也從最初的七八個人發(fā)展到200多人,。
“我希望能帶動更多人加入到公益行動中來,,為困難群體送去生活的希望?!崩畲蠹t說,。(洛陽日報記者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