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之前,,惠若琪之于我的形象是如此鮮明:即使不是天之嬌女,,也必稱得上一代英俠。排球生涯,,她歷盡百轉(zhuǎn)千回,,緊咬牙關從不輕言棄,,25歲即登夢想之巔,榮耀加身,;27歲青春年華,,她轉(zhuǎn)場公益,一路策馬奔騰,,雪域揚歌,,親赴青海支教,還曾五天走遍五城做宣講,。
采訪之中,,你會發(fā)現(xiàn),眼前的三高(身高,、顏值高,、學歷高)少女惠若琪言談舉止極富涵養(yǎng),待人接物落落大方,。采訪時,,她會身體微微前傾,非常認真地聽你提出的問題,,回答時則格外真誠,,絕不敷衍塞責、顧左右而言他,。你甚至一度恍惚:到底采訪的是知書達理,、善解人意的名門閨秀,還是那個嘶吼,、吶喊,、魚躍救球、奮力扣殺的女排隊長,,亦或笑傲江湖,、一路放歌的公益新星,?
采訪之后,我卻在想,,如果惠若琪不是排球冠軍,,那么,她一定是花劍冠軍,。她留給國人的記憶,,也將不是里約奧運會上那記完美的“探頭殺”,而是一招讓對手無解的——“天女散花”,。因為,,她的思維、想法實在跳躍,,會讓你一時摸不著頭腦,,不知她劍指何方,自然也就很難校準她的人設方向,。
有時,,她會給你講溫馨的小故事:小時候亂翻爸爸的汽車扶手箱,卻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張“資助證”,,長大后她開始幫助一個素不相識的非洲小男孩,,還會寄賀卡一起互動;有時,,她又語調(diào)激昂,,慷慨陳詞:“扶貧先扶智,扶智先扶體,。我要表達我的觀點,,要喚起人們對體育的重視,毛主席都說過,,無體是無德智”,;有時,她探討的話題卻也宏大深沉:諸如,,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存在的意義,生命的長度與厚度,,公益的高度與寬度,,我的生產(chǎn)力與輸出等等;有時,,她聊起的時事又太過家長里短:比如,,和媽媽去菜市場買菜,她非要走斑馬線,,絕不橫穿馬路,,害得媽媽也陪她多走了好幾里路,。她有時還會孩子氣,當你問她微博名字還是“元氣少女”嗎,,她會“冷冷”地回答:是的,,還沒改成“元氣婦女”;有時她又會莫名傷感,,她說她不知道參加過多少次升旗儀式了,,但在支教的校園里,看著冉冉升起的紅旗,,聽著孩子們稚嫩的童音,,一樣的國歌,和賽場上卻是不一樣的感覺……
在電影《保姆日記》中,,斯嘉麗?約翰遜飾演的主人公安妮曾有過一句獨白:人類學家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信仰,,你必須將自己融入不熟悉的世界,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世界,。而惠若琪“天女散花”般的感觸,,串起來何嘗不是她心中最真實的公益世界:那里有成長中的美好,那里能喚起社會對體育人的關注,,那里可以重塑體育人生,,樂享體育生活,甚至能讓青春永駐,,讓今昔交融……
從10歲開始打球,,27歲從賽場轉(zhuǎn)身,在排球之外的陌生的世界里,,惠若琪選擇了公益,,這里寄托了她對未來的美好向往。2017年,,惠若琪發(fā)起成立“惠基金”,,她想回報排球帶給她的一切。她幫助身邊的傷病運動員,、教練員,,讓他們遠離傷病困擾;2018年初,,她設計出元氣麗人,、聚愛親享、雛鷹助翔,、凝心去戾的S4S計劃,,用體育服務于女性、家庭、兒童和校園教育,;面對人們對體育教育的漠視,,她又開始大聲疾呼“扶貧先扶智,扶智先扶體”……
她的公益世界是如此的多彩多姿,,但理想豐滿,,現(xiàn)實卻骨感。公益不比排球競賽,,這里沒有對手,,沒有輸贏,甚至短期內(nèi)都沒有結(jié)果,?!坝羞^困惑,但我既然選擇了開始,,就絕不會輕言放棄,。做好當下的每件事,把基礎打牢,,這樣也許會更有意義,。”惠若琪說,。
“人這一輩子沒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絕倫”,史蒂夫·喬布斯這句經(jīng)典之語,,到頗似為惠若琪做出的最佳注腳,。
擇而無怨,殆而不悔,,在2019年的公益路上,,惠若琪正在鏗鏘前行。
我的公益記憶
公益時報:記得2016年的時候,,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對未來感到迷茫。但在2017年初,,你就發(fā)起成立了惠若琪女排發(fā)展基金,,走上公益之路,怎么會有這么快的轉(zhuǎn)變,?
惠若琪:2016年的迷茫期主要是因為傷病,,人在脆弱的時候就會情緒低落,會思考很多以前沒想過的問題,。其實早在2015年,我第一次心臟手術(shù)的時候,我就想過如果手術(shù)不成功,,就永遠也不能打球了,。在這之前,我的全部重心都在排球上,,如果把我和排球剝離開,,從賽場走向社會,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腦子一片空白,,這是我當時最大的困惑。
2011年,,當時有一個契機讓我接觸到了公益,,我每個月會通過一家公益組織,給一個世界上貧瘠地區(qū)隨機的一個孩子搭成對子,,每月捐200元錢用于飲用水的補助,。我的想法很簡單,每周少逛一次街,,可能就把錢省下來了,。他會給我寄張小賀卡,,談他的生活狀況,,也會表達感激之情。我覺得公益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內(nèi)心也會充滿力量。這也讓我心中種下了公益的種子,,開始鋪起未來的公益之路。
公益時報:在此之前,,你接觸過公益嗎,?
惠若琪:沒有。但在我很小的時候,,記得有一次爸爸開車送我去上學,,我坐在后面沒事就亂翻了看看有什么好玩的東西,好像是在中央扶手箱里,,我就翻到一個證書本,。打開一看,上面寫著資助證,,下面寫的就是資助一個貧困小女孩上學的事情,。那時候我也不懂這代表什么,,根本沒概念,長大了才知道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件事對我選擇公益之路可能也有一定影響吧,。
公益時報:由成立初期的惠若琪女排發(fā)展基金,到2018年成為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專項基金,,惠基金的發(fā)展目標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具體開展了哪些活動?取得了哪些效果,?
惠若琪:基金成立初期就是希望幫助那些退役運動員和教練員,。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一部分人比較少,體育其實能惠及更多人,。我們希望更多人關注這些運動員和教練員,,就需要大家更重視體育,這樣才能更重視體育人,,所以又延展到體育教育,。目前開展了高原雛鷹運動會、青海支教,、云南公益行,、不一YOUNG的體育課等項目。
從效果來看,,在支教項目上,,我們已經(jīng)開始著手打造科學的、有效的,、長期的體育支教項目,,并在支教過程中,幫助支教地建立,、培養(yǎng)符合當?shù)貙嶋H的體育體系,,保證支教效果的可持續(xù)性。不一YOUNG的體育課,,通過新穎的形式和專業(yè)的內(nèi)容,,已經(jīng)引起了南京很多中小學校的興趣,計劃將其納入學校4:30后的課堂,。
公益時報:你在2018年曾有過5天跑5個城市到5所高校宣講的經(jīng)歷,,整體感覺你去年的公益行程都很滿,為什么不在退役之后先放松一下自己呢,?
惠若琪:我身邊的人也問過我類似的問題,,之前打球本來就很累,很辛苦,,退役之后為什么不選擇簡單點的生活,?我的回答就是停不下來,。以前打球每天時間安排得都很滿,突然空閑下來,,我會非常不適應,,感覺心里空落落的。所以就給自己定下目標,,做出計劃,把時間填滿,,這樣才感到踏實,。
我的公益追求
公益時報:2008年,你提出“扶貧先扶智,,扶智先扶體”,,這是一種很新的提法,為什么會有這一想法,?
惠若琪:在支教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社會上普遍存在一種偏見,覺得偏遠地區(qū)的孩子不需要體育教育,,他們身體看起來挺好的,。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從營養(yǎng)角度來說,,他們不夠強壯,,從心理角度來說,他們非常內(nèi)向,。在和這些孩子互動的時候,,他們的眼神從來不敢跟你直視,給他們發(fā)東西的時候他們都是躲著去接,。后來我們就發(fā)現(xiàn),,通過體育的方式,他們慢慢開始愿意去跟人交流,。而且現(xiàn)階段我們的老師的回饋是,,很多鄉(xiāng)村孩子不愛運動,甚至深受電子產(chǎn)品的誘惑,,體質(zhì)每況愈下,。
所以,我覺得體育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我們要消除這種社會偏見,,就必須有人要發(fā)聲。很多人說扶貧先扶智,,我覺得扶智就要先扶體,,這個“體”不僅僅是他的外在,、他的體魄,更多是他的內(nèi)在,,他的“精氣神”,。
公益時報:這是對傳統(tǒng)觀念的改變,一時很難見到成果,。
惠若琪:在短期內(nèi)很難看到成果,,但我會堅持做下去。當然,,你付出很多努力,,看不到成果,這個過程會有一絲糾結(jié),。但就像以前打球時碰到挫折一樣,,我們不會放棄,一定選擇堅持到底,,這是排球生涯帶給我的寶貴財富,。
公益時報:一年下來,你對公益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惠若琪:在實踐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公益和我理想中的不一樣,這也促使我進行新的思考,。如果從宏觀上看,,你說人類生存的意義是什么?我們也許無法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但是我們可以在有效地時間里為我們做的每件事賦予意義,,這就會讓你看到公益的價值。另外,,在此之前,,我可以把排球視為我的生產(chǎn)力,我的輸出,。那么,,在未來公益路上,我的生產(chǎn)力是什么,,我應該有什么樣的輸出,?我覺得作為公眾人物,特別是作為一個體育人,,你要給粉絲和球迷輸出更多正能量的東西,,以點帶面,喚醒更多的人,,你從事公益活動也會變得更有意義,。我覺得運動員是有先天優(yōu)勢的,,他們是非常正向的一個群體,能覆蓋很多的人群,,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喜歡看你的運動項目,其實是被你帶來的體育表現(xiàn)以及精神感染,。所以我覺得體育運動員應該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這都是公益帶給我的思考,也是我的追求,。
公益時報:基于目前的認識,,你的公益路線圖會有新的變化嗎?
惠若琪:我一直在想,,現(xiàn)在做的公益項目更多還是基于扶貧,也許兩年之后,,全面實現(xiàn)小康社會了,,扶貧就不再是公益的高度了。到那時,,我們可能談論更多的就會是公益的寬度,。寬度是什么,就是給受助者更好的服務,,比如,,現(xiàn)在支教基本都是語數(shù)外,到那時就會更多推廣音體美,,會給孩子們更廣泛的教育的服務,。
我的公益角色
公益時報:經(jīng)過2018年一年的時間,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惠若琪:建立一個基金,,對于剛剛走上社會的我來說,每一步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目前來看,,更多的困難還是在于長線規(guī)劃以及勸募。募資要找到雙方共識的點,,很多企業(yè)還不具有公益心,,總是拿著商業(yè)意圖去綁架你的公益思想,所以很多事情就沒辦法做,。
公益時報:作為公眾人物,,募資也會很難嗎?
惠若琪:大家有一個誤解,,包括我以前也有這樣的錯覺,,以為公眾人物做事很容易,,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都要一步一步來,,都得從小事做起,,從根基打起。
當然,,作為公眾人物,,你有機會接觸更多的層面,可以跟不同的人交流,,這也是加速自己成長的一個過程,,能夠細化自己的計劃,進化自己的想法,。
公益時報:那你現(xiàn)在遇到困難,,又如何激勵自己度過難關?
惠若琪:自我激勵吧,。用你的過往,,用身邊的人和事,每個運動員其實都是一本勵志書,。
公益時報:2019年,,對于惠基金的發(fā)展,你想的更多是什么,?
惠若琪:我現(xiàn)在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讓惠基金持續(xù)發(fā)展下去,。從化緣到自我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集聚更多的資源,,把公益鏈條做得更長,,更持久,這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課題,。我也在想做什么才能反哺給公益,,是需要穩(wěn)定的收入,還是建立商業(yè)支撐,,這都是我新的努力方向,。
公益時報:還想問你一個話題,由體育人向體育公益人的轉(zhuǎn)變,,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惠若琪:前一陣我和朋友聊天的時候,還談起過這個話題,。我現(xiàn)在非常懷念以前打球的生活,,這樣的感覺特別強烈。那時候有組織,有姐妹,,大家為一個既定的目標去拼搏,,每天非常快樂,,非常開心,。角色轉(zhuǎn)換有一個適應過程,就比如你失戀了,,需要時間去修復自己一樣,。記得有一次在支教地方和孩子們一起唱國歌,以前每場比賽之前都會唱,,但那次就是說不出的感動,,直接把自己唱哭了。
公益時報:那未來你會如何做好體育公益人這一角色,?
惠若琪:以前我所有的潛力都在排球上面,,都在女排這個集體、這個平臺上面去迸發(fā),。在未來的生活當中,,我覺得需要展現(xiàn)自己其他方面的潛力,或是在其它方面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無論是體育公益人也好,或者別的事業(yè)也好,,我都希望把每件事做好,,這是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
- END -
作者/ 李慶 劉興 責任編輯/ 高文興 排版/ 吳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