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中國機構編制網正式發(fā)布《民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guī)定》(以下簡稱“三定”方案),,其中,兒童福利司的出現引起各方關注,。綜觀機構沿革歷史,,這是民政部首次單獨就兒童福利設立相關司局。
1月25日上午10時,,早已放出風聲的民政部“三定”方案終于正式對外發(fā)布,,消息來自中國機構編制網,幾乎同時,,中國政府網也轉發(fā)了方案全文,。
此時,民政部正在舉行今年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fā)布會,,立即有敏銳的記者就“三定”方案舉手提問,。
當日,,會議的主要內容是發(fā)布幾項有關兒童福利的系列政策,,王金華隨即就“三定”方案中兒童福利司的設立進行了解讀。王金華為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此前,,該司設有兒童福利和收養(yǎng)處。
很巧,,這是民政部首次設立兒童福利司,,在幾個新增設的司中,它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此次民政部機構改革設立了兒童福利司,,我覺得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蓖踅鹑A一開頭就用這樣的高度評價兒童福利司的出現,。
綜觀民政部的機構沿革歷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兒童福利的相關職能并未得到很好地體現,。
在1988年的“三定”方案中,,民政部的主要職責只字未涉及兒童,僅令當時的社會福利司負責兒童福利院的工作,。
然而,,次年,全球多國首腦共同簽署《兒童權利公約》,,這一事件在外部推動了我國對于兒童福利制度建設的進程,。
1990年8月,我國常駐聯合國大使也在這一公約上簽字,,中國成為第105個簽約國,。
三年后,民政部的再一次機構改革中,,兒童福利的工作職能便大幅增加——社會事務司除負責兒童收養(yǎng)工作外,,還負責制訂有關兒童收養(yǎng)的政策法規(guī)并監(jiān)督實施,并指導地方保護婦女兒童權益,。
2008年,,兒童福利的工作職責轉移至新成立的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yè)促進司,王振耀出任該司司長,。
王振耀回憶,,當年,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yè)促進司下設有兒童福利處,,“一個處就兩三個人,,最多四五個人,應對一個協調幾十個部委的議事協調機構有些吃力,,也不平衡”,。
此次,兒童福利司的設立可謂順應了社會及兒童福利領域專家的多年呼聲,。
自從中國加入《兒童權利公約》后,,我國政府在普及公平的兒童福利服務工作方面就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
至2014年,,就有艾滋病“四免一關懷”,、農村低保、城市貧困人口住房保障,、免費普及義務教育,、新農合、孤兒養(yǎng)育津貼,、兒童發(fā)展綱要和艾滋病患兒補助金等8項重大措施,,政策出臺密度之大和覆蓋領域之廣都可謂史無前例,。
近兩年,民政部等27個部門又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統(tǒng)籌協調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旨在強化部門間的協作配合;《民法總則》則規(guī)定,沒有合適監(jiān)護人的未成年人主要由民政部門兜底監(jiān)護;民政部還首次就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設立了專門業(yè)務處……
2014年左右,,為了應對愈趨嚴重的農村留守兒童現象,,我國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的鄉(xiāng)村探索“兒童福利主任”制度。
截至去年,,全國31個省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機制全面建立,,設立了12.7萬專職兒童主任和17.8萬個兒童活動場所。此外,,多地困境兒童津貼提標擴面,,21個省份探索建立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納入孤兒,、特困人員供養(yǎng),、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范圍困境的兒童達770萬名;政府主導下,社會力量聯合開展兒童大病醫(yī)療救助工作,,全國83家慈善組織開展兒童大病救助項目160余個,,為極重病兒童實行托底保障……
在新世紀的頭20年,我國兒童福利工作的進展可謂突飛猛進,,但其中的弊端也難以避而不視,。
長期以來,我國的兒童福利工作職責分散在民政,、婦聯,、文明、基層鄉(xiāng)鎮(zhèn)等多個單位和部門,,缺乏一個專門負責的部門,,“九龍治水”現象比較突出,僅靠民政部的一個處來協調這些單位和部門,,力量顯然遠遠不足,。
11年后的今天,,兒童福利行政管理級別首次升格為“司”,,已身為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的王振耀評價說:“政府部門的‘司’級在國家機關中相對獨立,機構建制加強,,能獨立行使行政管理職責,。”
- END -
作者/ 高文興 責任編輯/ 高文興 排版/ 吳麗萍 公益時報原創(chuàng)內容